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面对低利率周期挑战,寿险公司业绩表现分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保险公司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密集披露,除了上市系公司和风险处置化解类机构,共有62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
较之以往不同,此次偿付能力报告的发布正处于新旧准则交替之中,因此险企净利润、投资收益率的可比性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保费收入增速也因险企策略不同而增减不一。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分化的业绩数据体现的是在新周期下,不同寿险公司在承保、投资和财务处理等维度的应对能力和策略,真可谓“各唱各的调”。
盈利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旧准则切换冲击
从利润指标看,已披露数据的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合计93.17亿元,同比增长44.54%。由于信泰保险未披露净利润、大家养老无同比数据,记者未纳入统计。上述60家险企之间盈利分化,有31家公司实现盈利,29家公司出现亏损。
作为“老七家”成员之一,大型寿险公司泰康人寿的盈利规模继续位列非上市寿险公司之首,上半年净利润为60.47亿元,同比下滑7.40%;中邮保险净利润56.90亿元次之,扭亏为盈。上述两家险企的盈利规模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断层领先。
盈利规模第二梯队包括农银人寿、中英人寿等多家公司。其中,农银人寿净利润11.21亿元,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交银人寿、建信人寿的盈利规模在6亿至9亿元,民生保险净利润为5.1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第二梯队险企的净利润均明显改善,比如建信人寿扭亏为盈,其余险企则大幅增长。
上半年亏损额较大的险企有中信保诚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其中,中信保诚人寿亏损34亿元,泰康养老亏损14.5亿元,光大永明人寿、英大人寿亏损均超8亿元。上述4家险企均是“由盈转亏”。此外,北大方正人寿、华泰人寿、东吴人寿、海保人寿等多家公司上半年亏损额扩大。
某养老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人身险行业面对的不利因素包括投资端业绩持续承压、准备金继续补提等。一位了解保险市场的咨询人士则表示,有利因素在于银保和经代业务“报行合一”,以及寿险公司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降低产品的资本消耗等,在负债端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综合业界观点,银行系险企等寿险公司的盈利表现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背后有切换新会计准则的原因。较为典型的是中邮保险,该公司今年在非上市险企中率先切换新会计准则,上半年净利润超5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28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今年部分险企提前实施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17,不同公司在准则切换时点选择不同的策略,因此会导致利润表出现异动,对比较分析带来一定干扰。
新准则如何影响保险公司净利润?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据市场人士分析,在旧准则下,保险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对利率敏感度不同。资产端的长期债券资产按摊余成本法计量不以市值体现,而负债端的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以“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在利率变化较快时资产负债两端不能很好地对冲利率风险。在近年利率快速下行阶段,寿险补提准备金对其利润的负面影响较大。
而在新准则下,资产负债的计量更强调市价。对一般保险公司而言,新金融工具准则最大的变化是使更多金融资产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新保险准则要求保险合同负债(或资产)及时反映当前利率及金融风险的变化。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传统险、分红险合同的资产负债会计匹配管理,更好缓解报表受到的利率波动影响。
投资端:
收益分化愈发明显
在低利率及资本市场波动的环境下,保险公司间的投资收益也明显分化。
投资收益率方面,根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中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10%,最低为-0.43%,共有12家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2.5%。综合投资收益率方面,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中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为9.55%,最低为0.74%,共有41家人身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3%。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主要因为不同的配置策略和投资偏好。
在分析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因素时,周瑾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固收资产在利率下行趋势下的浮盈,另一方面是公司重仓的股票因资本市场震荡出现估值变化。不同公司的固收和股票仓位不同,因此在当前市场下收益分化也就愈发明显。
多位投资人士认为,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投资业绩波动受到的市场影响显然较大。如果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波动。比如,过往有中小保险公司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2.23%;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3.22%。2023年,保险行业的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都处于历史较低位。
承保端:
经营策略各不同
上半年,有可比保费收入的60家人身险公司(不含国寿养老、大家养老)保费收入合计7402.73亿元,同比增长14.39%。尽管整体实现增长,但分化同样突出,不少公司实现保费高增,但超两成公司的保费收入减少。
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高于20%的保险公司超过20家。其中,国民养老、复星保德信、国宝人寿、汇丰人寿、新华养老等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小,因此今年上半年保费增速均超过100%。中宏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农银人寿、华泰人寿等增速则在40%左右。
从两家最大的非上市寿险公司看,泰康人寿保费收入约1390亿元,同比增长18.42%;中邮保险保费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20.31%。
相应地,保费收入出现下滑的公司有17家。其中,小康人寿、弘康人寿、信美人寿、国联人寿、和泰人寿、泰康养老、三峡人寿等保费收入降幅较大,下滑幅度均超过20%。
整体来看,上半年,在不少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的同时,一些外资公司则收获两位数的较高增幅,行业分化显著。
对此,周瑾分析,一方面,在银保和经代渠道的“报行合一”要求下,部分公司对渠道进行较大调整,因此保费增速出现较大波动;另一方面,基于对当前利差损风险累积的担忧,很多公司今年整体的策略偏谨慎保守,而部分外资公司则因为历史包袱较小,因此未对策略进行大调整。
部分公司保费下滑确有主动调整结构和控制规模的原因。某中小寿险公司董事长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当前面临较大利差损风险的情况下,以稳健发展、可持续盈利为主要目标,不再追求保费规模增长,更注重结构品质。”
此外,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保费收入下滑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透支市场的原因。
谈及部分寿险公司仍能实现保费高增速的原因,一位寿险总精算师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这得益于续期保费贡献。保费收入为当年新单保费与往年保单续期保费之和,近年长期保单的续期率较高,续期保费在推动保费增长上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去年“炒停售”之下销售的大量保单,在今年和未来数年都会有续期保费入账。
翻译
搜索
复制
【作者:邓雄鹰 刘敬元 杨卓卿】 (编辑:王欣宇) 关键字:推荐阅读:
午间要闻 | 国家医保局:集采中选的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金地集团回应董事长凌克辞职:正常管理团队交接
今日看点 |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举行;国新办将举行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午间要闻 | 两部门: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科大讯飞:华为昇腾910B能力基本可对标英伟达A100;10月LPR维持不变
2023共话资管与研究发展论坛——暨第十五届国金最佳私募评选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