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股票一如既往大跌、基金也是绿的,连买理财都亏损了。我买了10万招银理财某个R2的产品,一周最多能亏200多元。”一位投资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位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从2023年8月23日当周开始亏损,到9月中旬亏损加大。另一位投资者从某大行渠道入手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金额16万左右,9月中旬的时候连续四天每天亏100多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继2022年两波破净潮后,银行理财再次面临净值波动。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有部分产品阶段性产生赎回扰动,反应烈度也会显著弱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赎回冲击。
随着全面净值化时代的来临,以市值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反应更为及时和敏感。在直面市场波动的压力下,银行理财如何在风险挑战之中“见招拆招”,能否重拾投资者的信赖?
又见净值波动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各月份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短期收益情况来看,8-9月的产品收益明显下降,8月和9月(截至7日)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24%和0.79%。
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数据表明8-9月以来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加大。波动加大主要是由于近期债市调整,债券收益率整体呈上行趋势,债券价格受到压制,引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加大。
8月下旬以来,资金面也有所收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7月24日政治局会议之后,各类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地产政策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以及《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下限、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以及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同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先后宣布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叠加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陆续推进,预计一线城市刚需及刚改需求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促进地产销售回暖,给债市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明明分析称,在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监管严控资金空转套利以及超储率偏低等因素影响下,资金面也有所收紧;人民币汇率下跌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也引发了市场担忧。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截至9月7日,10年国债利率从8月21日的阶段性最低点短期内大幅上行了9个基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26%,较8月22日的2.57%上行15个基点。
去年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依然让投资人心有余悸,近期债市收益率短期内的大幅上行再度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债市调整之下2022年的负向循环反馈(净值下跌→产品亏损→客户赎回→流动性压力→卖券→净值下跌)是否会重演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净值表现与债市利率走势密切相关,债市震荡调整导致的短期净值波动加剧难以避免。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债市持续承压,短期内理财产品净值或将延续偏弱走势。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的理财产品仍相对稳健,时间将有效抚平净值波动,平滑产品收益。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亦表示,当前市场利率仍延续走升态势,随着理财净值回撤幅度加大,部分产品难免阶段性产生持有期亏损的情况,后续也需同步关注理财募集资金景气度、渠道端情绪、舆论导向等变量,我们倾向于认为即便有部分产品阶段性产生赎回扰动,反应烈度也会显著弱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赎回冲击。
由于去年银行理财破净赎回潮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规模被公募基金超越,而且理财规模和去年相比也有所收缩。9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27.69万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同期银行理财市场25.34万亿元的规模。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银行理财规模达 26.27万亿,环比涨幅为6.09%;8月和9月存续规模分别为26.42万亿和26.36万亿,相对较稳定。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规模在短期内不会有大幅度变化。今年基金增长的主力是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而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在风险和收益上与前者差距较小。若无重大事件出现,投资者不太可能放弃其中之一,转投另一方。
理财子公司“见招拆招”
“银行理财产品此前保本保收益,是最安全的投资品之一,这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做了很多理财普及工作,但是不少投资者还是保持刚性兑付的思维惯性,这也成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一位理财子公司的市场总监对记者说道。
全面净值化时代下,银行理财直面市场波动的压力骤增,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在风险挑战之中“见招拆招”?
上述理财子公司市场总监称,“我们很重视资产投资工具、资产配置和产品创设,现在或许我们要再往前走一步,看看投资人即我们的客户在渠道的全生命周期里在关注什么,他们需要我们响应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一般说产品创设的细化,无非就是期限的问题,一个月、三个月、一年;然后是流动性的问题,一个月开放,三个月开放,还是一年封闭的问题,这都是传统的一些做法。我们现在要进一步创新产品,就是要让产品进一步走向量化。针对不同类型和渠道的客户,把产品创设用一些量化指标给予识别和刻画,以客户的画像作为基础,使用量化的一些指标予以细化,同时在产品创设中予以相应的回应。”一位华南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
上述产品人士称,公募基金反超银行理财,本身就说明投资者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供给的产品还是以固收类居多,就是会遇到同质化的问题。
记者此前从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了解到,理财子公司还是主打货币和低波动稳健的产品为主,但他们也在积极布局混合权益类产品。尽管从全行业来看,含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占比依然非常低,但是他们认为这只是理财行业或者理财子公司发展早期阶段的情况而已,并不代表未来含权益类产品没有成长的空间,从投资策略方面来看,理财子公司基本是采用“1+N”的策略。“1”指固收策略作为打底的资产,“N”是指固收策略以外的多策略投资。
在理财子公司人士看来,多策略是理财子公司目前的一个短板,所以他们会采取开放的态度和各类资管机构进行一些合作,取长补短,把“1+N”的策略库和工具箱丰富起来,在资产端建立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资产体系,从而提升产品业绩,为投资人财富保值、增值。不断打磨自身的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依然是理财子公司的“重中之重”。一位理财子公司高管曾经在一场交流会上谈到生息资产工具和交易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的作用。在他看来,生息资产、票息资产是中国国内资管市场非常值得珍惜的资产,海外机构特别是欧洲市场的资管机构,票息资产的利息是很低的,美国市场现在利率很高,但是波动性很大,反观国内相对比较稳定,理财公司要提供稳健1+N产品资产配置,生息资产的挖掘或配置非常重要。
此外,交易及衍生工具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绝对收益,如果我们不运用衍生工具、交易工具,我们谈绝对收益是一句空谈。很多私募机构的策略也是主打绝对收益,但是他们谈的‘绝对收益’,对亏损是有容忍度的。作为银行理财,某些产品破净,它就是不良资产了,我们运用衍生工具可以管理破净风险,让产品实现绝对收益,实现正收益,这一工具的运用非常重要。”上述理财子公司高管说。
推荐阅读:
一汽奔腾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新动作:奔腾T90冠军版上市,售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