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

2025年11月20日 | 查看: 40214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正式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保协连续第6年组织行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系统呈现了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和突出绩效。

《报告》从七个方面展示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三是优化应急管理,强化风险减量;四是加强公司治理,确保合规经营;五是强化消费者保护,培育保险文化;六是加强人文关怀,助力公益慈善;七是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高水平开放。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及630余个案例,全面展示了保险业坚持政治性、人民性,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行业价值和社会责任。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保险力量。保险业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认真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积极对接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从风险保障看,2024年,企业财产保险提供保险金额159.65万亿元,赔款支出331.92亿元;货物运输保险提供保险金额85.69万亿元,赔款支出167.29亿元;科技活动主体签单42.44亿件,赔款支出177.28亿元;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从险资运用来看,截至2024年底,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2.43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余额1.68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46万亿元。保险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投资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50%;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资金8800亿元,同比增长107%。

 第二,践行金融为民,在服务民生保障中彰显行业价值。保险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保险,服务人民群众民生保障需求。大力发展商保年金,发挥精算技术、长期资金管理等优势,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资金支持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服务。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将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纳入保障范围,提升理赔服务品质,优化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坚持惠民利民,大力发展普惠保险,为“三农”、小微企业和老年人、新业态、新市民等特定群体提供质优价廉的专属产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2024年,长期健康险新增保单4489.35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50.30万亿元,赔付支出1187.77亿元、同比增长3.07%,年末有效保险金额330.55万亿元;寿险新增保单6703.42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8.68万亿元,赔付支出8449.01亿元、同比增长53.83%,年末有效保险金额100.01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超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建设养老社区项目130个,同比增长38%。普惠金融方面,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人身险保障超7.6亿人次,同比增长55%;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300万户次,同比增长114%。

 第三,聚焦灾害防控,在服务社会治理中发挥行业优势。保险业充分发挥行业风险管理等专业优势,聚焦助力筑牢灾害防控网,大力发展巨灾保险,拓展巨灾保险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建设巨灾保险共同体,积极探索巨灾保险区域试点,推进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大灾保险应急响应和理赔服务,坚决落实“应赔快赔、能赔尽赔,合理预赔”,助力大灾救援、社会稳定和灾后重建。发挥保险市场化机制引导作用,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偿”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支持减灾防灾救灾。2024年,国家新出台巨灾保险相关制度,将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巨灾保险基本保险金额翻倍。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河北省试点为全省2635万户、7400多万群众提供风险保障。责任保险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7053.10万亿元,赔款支出749.55亿元、同比增长12.34%。

 第四,加强公司治理,在合规经营中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保险业坚持防范风险这一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加强公司治理,促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构,优化"三会一层"运作机制,建立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加快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内控合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加强风险监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保险业反洗钱、反欺诈工作,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4年,50%的保险公司建立ESG管理制度,90%的保险公司编制并发布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报告,50%的保险公司外部董事占比超过70%。行业开展反腐倡廉培训2440场次,同比增长87%;开展反洗钱培训1.9万场次,同比增长33%。2024年四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1%,均高于100%和50%的达标标准。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险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综合车险改革,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发展安全生产等责任保险,加快人身险产品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报行合一”,加强资产负债联动,加快营销制度改革。聚焦国家稳外贸稳外资的重点任务,发挥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作用,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保险作用。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保险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舞台贡献中国智慧。2024年,农业保险为1.5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金额5.22万亿元,赔款支出1237.43亿元;机动车保险提供保险金额990.69万亿元,赔款支出6344.39亿元、同比增长5.64%。保险业为跨境贸易服务提供风险保障2.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保险保障1.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全年参与国际交流合作884场次,同比增长14%。外资持续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外资保险机构在华业务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赔付支出增长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

 第六,培育保险文化,在消费者保护和公益慈善中展示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保险业积极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努力塑造可信赖、有温度的良好形象。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保险投保理赔流程,加强保险理赔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中心,创新消保工作模式,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2024年,重疾险平均理赔天数中位数3天,AI坐席服务量9.37亿次,服务时效性不断增强。保险业教育宣传活动触及消费者58.4亿人次,同比增长70%;消保培训覆盖率达到100%的保险公司超过80%。保险业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优化工作环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开展扶危助困、教育助学、敬老助残、绿色环保等公益活动。通过驻村帮扶、消费帮扶、增强保险保障、产业帮扶造血、人才培训赋能等方式,精准惠及农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2024年,保险业公益基金会共18个,公益捐赠总额超过7.3亿元,消费帮扶总额4.2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编辑:许楠楠) 关键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