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截止到2023年9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的余额近3万亿元,全市场的占比约10%,服务客户近310万户,已经成为市场上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10月17日,建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在“2023 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上披露了该行普惠金融业务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2023年中报中,建行披露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2.86万亿元,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81%。而在2022年年末,这一数据为2.35万亿元,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0%。
这意味着,建行用了9个月将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加了近6500亿元。建行发布的ABS文件显示,建行的普惠金融贷款以较低利率的信用贷款为主。
10月18日,建行发布的《飞驰建普2023年第二期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开始起息,这笔133亿元微小企业贷款ABS,入池资产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3.98%,且均为信用贷款。
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为何既能保持贷款余额高速增长,又能实现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需求端表现为就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供给端体现为信用发现难、评价难、获客难,究其症结就在信息的不对称,而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给予了我们破题的机会和能力。”金磐石表示,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分析用户沉淀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全面精准的客户画像、需求识别与服务推送,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建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普惠金融破局的关键是金融科技赋能,建行把普惠金融作为一个战略,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改变传统的抵押依赖。“过去传统信贷是把押品拿来抵押、银行给批贷款,但是中小微企业哪儿有可抵押的资产?建行通过数据增信,改变线下人工作业的传统模式,构建线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建立起数字普惠的新模式。”
据田国立透露,2017年之前,建行每年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约200亿-300亿元,不良率是7%-8%。
“2017年之后,从小微快贷产品开始,到后来的“云税贷”一系列数字化的模式开发出来,我们才走上快车道。”建行副行长李运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曾表示,从内部看,如果从一开始银行在普惠服务上系统化推进的程度更高、系统观念更强,可以走的弯路更少,可以做得更好;从外部来看,如果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再进一步加快,风控体系的支撑再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反欺诈体系的构建如果进一步完善,银行的普惠服务会做得更好。
李运表示,建行针对优质的纳税的小微企业,开发了一款名为“云税贷”的产品,通过和税务部门合作银税直连,用税收数据来放贷款,已经对90万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超过两万亿贷款,目前余额超过3400亿;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开发了“建行e贷”产品,用线上供应链的数据放贷款,围绕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目前线上供应链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针对个体工商户群体,特别是商户,通过与银联合作,开发了“商户云贷”,把银联的商户交易收单数据放贷款,上线以来已经为72万户的商户发放贷款,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针对县域涉农的普惠客户群体开发出“裕农快贷”,把农民的数据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以及农民收入的数据用来放贷款,给农民、合作社有大体量的涉农普惠贷款支持。
2023年半年报显示,“裕农快贷”(含“裕农贷”)产品包,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
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数据要素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金磐石表示,面对新阶段新格局下的新要求,一是丰富数据要素供给。在企业数据、政府及第三方信息平台的公共数据基础上,要融入实体经济的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等诸多数据要素,补充信用评价机制。二是构建高标准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继承多源数据信息,在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运营、数据安全、数据价值评估等环节科学管控,夯实数据质量基础。三是推动隐私计算在普惠金融数据可信流通领域的广泛实践。破解金融机构基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无法采用传统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信息互联的困局,实现数据不出门、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目标。
推荐阅读:
中欧基金旗下产品三季报披露 周蔚文、曹名长、葛兰等最新持仓思路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