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中国企业如果想做成熟的ESG投资,应如何操作?
10月30日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李达三讲席教授战昕彤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推进ESG时,都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变革,未来不能只关注分配过程,而要强调增长过程,通过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投资,做大共享价值。
具体到ESG投资的主要策略,从策略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应聚焦包括投资人发挥利用股东权利来影响企业行为,从而实现ESG投资目标的股东行动等方面。
此前,在10月26日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举行的第二届“享见-ESG主题论坛”中,她亦曾提出,企业应将ESG融入主营业务以实现社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双赢。
战昕彤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很多企业依旧在问,为什么要做ESG?一方面,我国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以推动企业践行ESG。例如,公司ESG做得好,就能获得更低成本的贷款,拥有更低的法律风险,帮助企业实现更长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公司作为人才、技术与资源的聚集点,能够更有效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经济观察网:你研究了ESG十多年,观察到中国企业和海外其他企业的ESG有什么不同?
战昕彤:我们国家ESG的概念,发展起步比较晚,但追赶速度很快。例如,绿色金融产品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沿。近些年来,国内也发布了很多法律法规,用来帮助企业实现ESG。
比如去年年中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用来帮助银行业和保险业对绿色金融进行发展,提出保险机构应该对在ESG方面没做好的公司进行风险衡量,如果风险过大就严格限制其授信和投资。也就是说,即使你已经获得了银行贷款或者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如果后续ESG表现不佳,仍会面临一定的惩罚。
国内的企业ESG践行,正在经历一个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ESG做得好的企业能够获得政策上的帮扶,例如贷款成本更低,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更长期的目标。
经济观察网:通俗地解释,在中国,ESG究竟是什么?
战昕彤:尽管ESG已经热了很长时间,但很多人并不熟悉它的基本概念。ESG顾名思义,全称是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也就是企业在环境、社会以及治理方面的表现。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张大的关系网,可以将这张网进行分类,第一种网是企业和自己的股东,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也就是Governance。而公司治理,除了股东以外的其他人,包括供应商等都是Social的部分。最后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企业既对环境产生影响,又依赖环境进行经营。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企业在E、S和G方面的行为。
但是,现在我们更多是把ESG当成一种评价标准。从股东角度出发,他们不再仅仅关注财务指标,而是从E、S、G三个维度去衡量公司,这也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体现。
经济观察网:这个评价模式如何产生的?
战昕彤:这个概念不是个新概念,“二战”之后,很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随之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之后的几十年更加细化,提到了ESG这三个维度。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把ESG概念标准化。真正兴起是在投资界,在金融界的兴起是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提出“要把E、S和G纳入到投资考量的过程中”,这是评估框架的发展。
经济观察网:如果从公司的角度看,企业的决策过程又是如何发展的?
战昕彤:上个世纪50年代,大多数公司践行ESG一般是出于企业管理者个人乐善好施的行为。在那之后,ESG逐步进入企业决策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企业ESG践行进一步得到发展,成为战略的一个部分。从2010年开始,企业更加关注ESG如何创造共享价值。
经济观察网:企业为什么要重视共享价值创造?
战昕彤:金融学者通常会把公司比喻成一张大的网络,这个网络由无数契约链接而成,这些契约可能是和投资者的契约,即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所面临的消费者以及供应商等等。
金融理论强调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强调股东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比较短视的管理者,他们靠压榨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提高产品价格并伤害顾客的方式,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当然,通过这种方式短期提高利润,的确可以增大公司股东价值,但是长远来看,没有人愿意为一个不珍视自己的公司而打工。长期来看,股东价值亦会缩水。所以,这种思维方式僵化且有害。
经济观察网:如何调整?
战昕彤:今天强调的思维方式变革,将不再只关注分配过程,而是要强调增长过程。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投资,把共享价值做大。
当一家企业员工表现出关爱和珍视,那员工为企业带来的创造力和效率都能大幅提高,而且,员工为企业带来的创造性效率还能回馈到投资者身上,即使不改变分配方式,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能够得到价值上的增长,这就是共享价值。
经济观察网:从投资策略来看,企业未来应该如何去做ESG投资?
战昕彤:这里可以借鉴一下印度的2%困局。印度在CSR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非常早,2013年,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拿出2%的利润投入到ESG行为中,这是非常好的出发点,但研究表明,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原因在于,这2%的强制性ESG投资,降低了公司自愿参加ESG的积极性。
我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采取自愿ESG行为,能够为其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由于印度政府对ESG的强制性要求,ESG在产品市场中的作用被扭曲了,反而降低了自愿性的ESG投资。所以,一家企业的ESG并不是只拿钱投资去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和公司业务结合。
我给企业提三条原则:第一是乘数效应,投入的每一块钱必须带来大于一块钱的社会收益,这是乘数效应;第二是比较优势,投资ESG一定要建立在一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第三个原则是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当投资利益相关者时,要注意其对公司是不是真的重要,如果重要,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才能回馈股东。
具体到ESG投资的主要策略,从策略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有三个策略:一是股东行动;一是负面筛选;一是ESG整合。
其中,负面筛选(Negative Screening)是指寻找在ESG方面表现低于同行的公司,然后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避开这些公司。
ESG整合(ESG integration)指的是“在投资分析和决策中明确、系统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将ESG理念和传统的财务分析相融合做出全面的评估。
股东行动(Shareholder Action)指的是投资人发挥利用股东权利来影响企业行为,从而实现ESG投资目标。
随着时间推移,负面筛选的作用逐渐下降,而ESG整合和股东行动的比重逐渐上升。
我想提醒的是,ESG投资并不是简单用钱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离开那些ESG做不好的企业,而是要真正发挥投资机构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的机构投资者,其实有大量可以和海外合作ESG,并为企业带来真正改变的机会。
当然,无论是企业ESG投资还是金融市场上的ESG投资,最后还是要回到谁来做决定、谁来执行的问题上,这也是后续人才培养的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王雅洁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 订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朋友网 人人网
收藏
推荐阅读:
渤海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报:聚焦高质量发展 稳经济取得新实效 业务布局与实体经济契合度显著提升
午间要闻 | 国家医保局:集采中选的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金地集团回应董事长凌克辞职:正常管理团队交接
农业农村部: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40万头,后期市场供应有保障
中国长城:基于S5000C芯片的服务器新产品已对部分重点客户进行送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