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加快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将是“十五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5 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公募基金行业的每一个核心环节。
目前,从投研体系的效率跃升,到产品布局的精准创新,再到服务模式的体验升级,AI 技术正让公募基金更高效、更专业、更贴近投资者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研体系重构
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而 AI 技术正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变量”。
传统投研模式中,基金经理的个人经验与主观判断占据主导,海量数据的处理效率低下,市场拐点的预判往往滞后。如今,AI 大模型、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让投研体系实现了从 “人工筛选” 到 “智能挖掘”、从 “个体决策” 到 “人机协同” 的跨越式发展。
在主动投资领域,AI 的介入让投研精准度大幅提升。2025年成为诺安基金AI赋能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2月,诺安基金完成DeepSeek金融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成为业内首批部署DeepSeek的机构之一,标志着诺安基金正式步入技术架构与应用双轮驱动、深度赋能业务的新时代。同时,诺安基金推出基于主流AI开源框架自主研发的诺安AI平台,于投研分析、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等核心业务场景启动试点应用。
南方基金则以云原生技术为底座推进数智化转型,全力打造“聪明的资产管理公司”,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及服务效率。
日前,华夏基金申报的“飞翼固收一体化智能平台”荣获2024年度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公募基金25周年时,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公开表示:在固收类产品线上,华夏基金打造的飞翼系统,不但在组合分析、交易执行等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投资经理的工作效率,也能够给投资经理进行业务上的赋能,优化组合构建,让他们在这项需要在BP级别做细活的工作中做到最优。
被动投资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同样成效显著。自2022年投入应用的“智能量化因子配置系统”,在博时量化核心股票池中持续创造了显著且稳定的年化超额收益,并始终保持正收益记录,证明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与鲁棒性。此外,博时基金基于AI技术开发的“稳健收益策略”与“行业轮动智能策略”,已于今年上半年分别在年金组合与公募基金组合中实现实盘投资。
当量化投资进入“拼精度、拼效率”的新阶段,AI技术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引擎”。对于鑫元基金量化投资部而言,AI不仅重构了因子挖掘、模型优化、风险预测的传统逻辑,更让指数增强、市场中性等策略实现了“超额收益更稳、风险控制更准”的突破。
产品布局创新
随着 AI 技术进入商业化兑现阶段,公募基金的产品布局也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为 AI 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的发布与“十五五”规划中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让 AI 赛道的长期投资价值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纷纷发力 AI 主题产品,形成了覆盖算力、模型、应用等全链条的投资布局。
11月21日,有16只硬科技产品同日迅速获批,主要包括首批7只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3只科创板芯片ETF、4只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以及2只科技主题主动权益类基金。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赛道提供全新工具,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的获批,传递出监管部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战略规划的前沿地带,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长期资本活力,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从市场表现来看,年内重仓AI相关产业链的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显著。截至 2025 年11月26日,永赢科技智选A/C年内收益均超190%,业绩领跑全市场。ETF产品中,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领跑ETF市场,年内涨幅达94%。
招银国际表示,2025年对于高AI曝光度的光模块供应商而言是表现突出的年份,主要玩家均实现了强劲的收入增长和显著的利润率扩张。该机构预计这种超强表现将延续至2026年及之后,受益于持续不断的AI基础设施投资周期,以及产品结构向更高价值解决方案的升级。
营销服务升级
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传统财富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强化合规管理,已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公布显示,中信建投基金与中信建投证券联合申报的“基于数字金融的公募基金全场景智能财富管理平台”斩获二等奖。
该项目的成功,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中信建投基金相关人士介绍,平台所构建的“数据-服务-知识-智能体”一体化架构,具有较强的行业普适性与可扩展性,尤其在多模态数据处理、智能合规、知识管理等方面,为同业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案例。此次荣获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不仅是对“母子”公司协同工作模式的认可,更是对公司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中所作贡献的肯定。
作为境内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华夏基金始终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与业务创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多资产全能型投资平台。依托“红色火箭”小程序平台,华夏基金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互联网销售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将平台核心功能嵌入合作伙伴的APP中,构建起跨机构、多终端的指数投资服务生态,切实推动“普惠金融”理念的落地。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服务个人客户超2.4亿户。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之路
随着 AI 应用的不断深入,行业从经验风控转向智能风控,风险管控的精准度与时效性显著提升。
例如,招商基金在业务实践中,贯彻落实数字金融相关指导,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基础建设端上线AI门户平台,部署DeepSeek R1和QWQ-32b等最新开源大模型。
“人工智能+风控合规”方面,持续优化模型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如通过大模型构建法律知识库智能问答助手,建立监管文件解析和风险条款识别的自动化审核体系;辅助舆情数据分析,覆盖多元信息源,全面增强行业动态监控、情感倾向判定、竞品对标追踪能力,推动金融垂直领域的风控能力升级迭代。
风控作为量化投资的“生命线”。AI让鑫元量化实现了从“被动止损到主动预警”的转变,风险控制更精准、更及时。AI构建了“策略风险+宏观风险”的双维度监控体系,除了传统的行业集中度、因子暴露度监控,还引入GDP增速、CPI、货币政策等宏观因子,通过机器学习建立风险传导模型,例如当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时,系统会自动降低美股相关资产敞口,避免系统性风险冲击。基于AI开发的“价量波体系”,从价格、量能、波动三个维度识别风险信号,价格端跟踪指数趋势与因子动量,量能端监控成交额、换手率的异常变化,波动端关注ETF期权隐含波动率的期限结构,当某一维度出现风险信号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调整仓位或优化组合。同时,AI通过模拟历史极端行情,生成数千种“市场变量组合”,精准测算策略在不同极端情况下的最大可能损失,例如对固收+产品,AI模拟“利率上行50BP+股市下跌20%”的场景,确保产品净值波动符合预期,为风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AI对鑫元基金量化投资部的赋能从未停止。他们将进一步探索“AI+另类数据”的深度结合,挖掘科创企业专利数据、产业链景气度数据等更具前瞻性的信息;同时优化AI模型的可解释性,让技术赋能更透明、更可控。在量化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AI不仅是鑫元量化突破传统策略天花板的工具,更是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技术赋能,意味着更稳的超额收益、更优的风险控制。
文/许楠楠 徐楠
(编辑:许楠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