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分析
- 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竞争形势严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败?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行业的一项革命性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信息集成和协同工作,贯穿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阶段。近年来,BIM行业在中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国BIM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0.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近百亿或更高(不同数据来源有差异,有的显示增长至近360亿元,有的则显示为9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较高水平。到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02.50亿元左右,显示出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目前,BIM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环节。然而,在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应用相对较少。数据显示,使用过BIM技术的企业中,有92%的企业在设计阶段使用过BIM技术,而在施工阶段使用过BIM技术的企业仅占46%,在运维阶段使用过的企业更少,仅占19%。这表明BIM技术在中国尚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未来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和协同管理方面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集成化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BIM技术正逐步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演进。智能化的BIM技术能够自动检测设计中的潜在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实时更新模型,从而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此外,BIM技术将与其他系统如项目管理软件、CAD软件等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信息的全面集成和共享。
全生命周期管理
未来的BIM技术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和拆除等各个阶段。这将有助于避免信息丢失和误解,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并支持建筑设施的持续维护和更新。通过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测设施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问题并提前制定维护计划,将大大提高建筑项目的可持续性。
数据共享与协同
数据共享和协同已成为BIM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BIM平台将促进设计、施工、运维等各方实时获取所需数据和信息,减少重复工作和误解,提高项目的协同效率。通过BIM技术,不同参与方可以共同工作在一个模型中,实时查看和编辑设计变更,实现信息的无缝衔接和共享。
跨行业融合应用
BIM技术将不再局限于建筑领域,而是逐步向交通、水利、能源等更多领域拓展,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应用。这将为BIM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推动BIM技术在更广泛领域内的创新和应用。
政策支持与标准化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标准来支持和推广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例如,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公共建设项目必须应用BIM技术,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效果。类似的政策在其他国家也得到推广,将进一步推动BIM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加强BIM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也将促进BIM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投资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根据中研普华市场研究院报告《2024-2029年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全球BIM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中国BIM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至2030年,市场价值有望突破600亿元人民币,甚至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不同数据来源有差异)。这表明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使得BIM系统功能日益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将为BIM行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空间。同时,BIM技术的创新也将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与市场响应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政策为BIM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市场对BIM技术的响应也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重视BIM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BIM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产业链整合与多元化发展
BIM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涵盖了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技术提供商,到中游的BIM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再到下游的建筑、工程和设施管理应用等多个环节。随着产业链的整合与多元化发展,BIM行业将形成更加完整和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空间。
投资风险提示
尽管BIM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但投资者仍需注意以下风险:
技术风险:BIM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技术,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然而,如果技术更新换代过快或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投资者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个国内外知名的BIM软件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投资者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的风险。
政策风险:政府对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如果政策发生变化或支持力度减弱,可能对BIM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技术创新、政策推动以及产业链整合与多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BIM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未来。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密切关注BIM行业的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市场策略和投资方向,以抓住市场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29年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是一个B...
查看详情 →
- 2024年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
- 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 2024年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调研数据 未来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趋势预测报告
- 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机会分析及互联网对其影响概述
-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竞争分析

2024红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供需格局、未来趋势分析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红糖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属性,对红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

2024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机遇分析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影响着千行百...

2024年中国智慧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智慧体育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5G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通过监测和感知用户体育行为,结合云计算、运动数据...

AI学习助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4
2024年以来,国产智能助手不断有新星冉冉升起,既有产品也在迭代升级中。智能助手在年轻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AI...

AI学习助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4
2024年以来,国产智能助手不断有新星冉冉升起,既有产品也在迭代升级中。智能助手在年轻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AI...

2024年中国AI+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AI+汽车是指在传统汽车基础上,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车辆。通过集成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AI+汽车能够...

2024年中国城市更新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政策分析

2024年中国建筑安装行业发展空间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老年公寓行业政策分析及投资风险

2024年中国地下空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分析

2024年豪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豪宅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4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现状及整体规模、供需格局分析
推荐阅读:
监管亮剑保险“开门红”:严格执行“报行合一” 不得大幅提前收取保费
科技班车 | 波士顿动力用ChatGPT开发出导游机器狗;华为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联合国成立由39名成员组成的人工智能咨询机构